這時眾人見耶穌和門徒都不在那裏,就上了船,往迦百農去找耶穌。他們在海的對岸找到他後,對他說:「拉比,你幾時到這裏來的?」耶穌回答他們說:「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,你們找我,並不是因見了神蹟,而是因吃餅吃飽了。不要為那會壞的食物操勞,而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操勞。這食物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,因為父神已印證了。」於是他們問他:「我們該做甚麼才算是做神的工作呢?」耶穌回答,對他們說:「信神所差來的,這就是神的工作。」於是他們對他說:「你行甚麼神蹟,好讓我們看見而信你呢?你到底要做甚麼呢?我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,如經上寫着:『他從天上賜下糧食來給他們吃。』」於是耶穌對他們說:「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,那從天上來的糧不是摩西賜給你們的,那從天上來的真糧是我父賜給你們的。因為神的糧就是那位從天上降下來,並且賜生命給世界的。」於是他們對他說:「主啊,請常常把這糧賜給我們!」耶穌對他們說:「我就是生命的糧。到我這裏來的,絕不飢餓;信我的,永不乾渴。
經文隨想:
從上個主日(五旬節後第十二主日/ Proper 12)開始一連五個主日,福音經課順着約翰福音六章的脈絡編排:從使五千人吃飽的「神蹟記號」(Proper 12),到耶穌與「眾人」(Proper 13)、「猶太人」(Proper 14, 15) 以及「門徒」(Proper 16) 的對話。
敍述不同人物的問題和耶穌的回應,是約翰福音揭示真理一貫的作風(其他例子如耶穌與尼哥底母、撒馬利亞婦人的對話)。這些人物問的問題,通常會顯示他們自己的某種無知和誤解,而耶穌的回應會把這些無知和誤解一語道破。在這段經文的四組對話,我們也可以找到這種模式:
「拉比,你幾時到這裏來的?」眾人很努力找耶穌,耶穌道破他們尋求自己的原因只是表面的。
「我們該做甚麼才算是做神的工作呢?」眾人覺得他們是要「做」一些「神的工作」,耶穌就給了一個不用做的答案(信,下面再詳說)。
「你行甚麼神蹟,好讓我們看見而信你呢?⋯我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⋯」眾人要耶穌顯示他是像摩西一樣的領袖,以致他們能信他。但耶穌說這個典故你們引用得對﹐但重點不是摩西,而是嗎哪—天上來的真糧!
「主啊,請常常把這糧賜給我們!」這是約翰福音經典的「誤會陳述」,如果人真的明白「糧」的真相和意思,這是一句很好、很對的呼求!可是耶穌知道眾人依然未能明白「糧」的真義,祂「寫公仔寫出腸」:我就是生命的糧⋯
吸引我去多想的是「操勞」、「做」、「工作」。「操勞」與「做」原文是同一字 ἐργάζομαι,其字根正是「工作」ἔργον。當耶穌說不要為那會壞的食物「操勞/做/工作」,而是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〖操勞〗(原文其實沒有重覆「操勞」一字,按希臘文的用法與行文通順,譯本通常也會加「操勞」。但其實這會否也是約翰的妙著?)
眾人的問題也是合常理的。在農耕社會中,為糧操勞乃自然不過之事。他們乘船追尋耶穌至彼岸,找那餵飽五千人的餅,是否也是一種操勞?及至耶穌說不要為那會壞的食物操勞,而是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⋯那眾人自然會問:「我們該做甚麼才算是做(/操勞)神的工作(,以致我們能得那存到永生的食物)呢?」
哪知耶穌的答案很簡單:「信神所差來的」也就是說:信我!
雖然「信」也可以是一個很複雜的概念,很多人也在 push back 一種純頭腦式、與行為二分的「信觀」。但「信」也的確與我們認知的「操勞/做/工作」有一段距離。「信」,會否讓人覺得簡單得不太自在?無論是在勞力換取食物的農耕社會,還是高舉 productivity, performance and achievement 的今天。
或許耶穌要人經驗的真理是異於常理的。最近有人問我:「你在這幾年怎樣體會神的供應?」神提醒我原來我很少為到籌款上的足夠、從結婚前到現在經濟上的足夠而去感謝神。其實在2024年還能過以信心籌款的生活,真的很異於常理,但這卻都是主的供應、主的賜予。
回到經文所揭示的真理中,異於常理的正是耶穌說我們是要「信」﹐而不是「做」。而我們要再延伸的一個思考是,我們不用「操勞/做/工作」去得著那存到永生的食物,其實是因為有人幫我們「操勞/做/工作」了⋯就是正在說話的耶穌!「我的食物就是要遵行差我來那位的旨意,完成他的工作」(約 4:34)。祂的臨在、同行、受苦、受死⋯成就我們得著那天上的糧,也是祂自己,以致無論我們在地上的生活富貴或否,我們的心都絕不飢餓、永不乾渴。
那「信」即是要做甚麼?「信」就是昔日以色列人張開眼睛,在新的一天,他們在未抬頭時已經知道地上佈滿嗎哪,他們帶着感恩的心起床、收集嗎哪。今日我張開眼睛,在新的一天,我在未抬頭時已經知道「到我這裏來的,絕不飢餓」,我能帶着感恩的心起床,勇敢靠主面對生命與事奉。